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k8s从入门到放弃(1):介绍&上手
阅读量:6079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0

本文共 4343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14 分钟。

前言:服务网格演变史

还记得17年的夏天,我第一次接触docker,立刻就被容器化的新颖理念以及它带来的种种优势所震撼了

容器化带给业界的冲击是巨大的,不到短短一年的时间里,容器化的部署和运维就已经彻底替代传统机器部署成为了主流,同时docker也为服务端的发展形态带来了非常多的可能性,使得“微服务”这一架构如雨后春笋般生长起来,迅速成熟

当服务的载体由虚拟机器变为容器后,部署和运维的粒度更小了,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,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变得更加零碎和复杂了 —— 数量众多的微服务以及承载他们的容器交织成一张脉络复杂的巨网,如何对这样庞大的系统进行管理便成为一个难题

那一年,k8s还没有“爆红”,谈到容器管理,人们的第一反应仍然是docker官方团队著名的“三剑客”:

docker-machine提供底层的跨平台虚拟

docker-compose解决复杂服务的自动部署

docker-swarm实现大型集群的管理

一切看起来都很美妙,直到半路杀出google孕育的k8s,以其强大的功能和扁平易用的管理方式一统江湖,2018年我们几乎再也看不到三剑客的身影,k8s和lstio以及它们所带来的“服务网格”正在成为云原生时代新的基础设施,越来越多的大型系统开始在云上构建和部署

作为一个工程师,应当有意识的去了解自己服务究竟生长在什么样的一片土壤上,这也正是本次开坑学习k8s的原因

整体概览

什么是k8s?

Kubernetes是一个用于容器集群的自动化部署、扩容以及运维的开源平台

k8s诞生的目的

k8s孕育的初衷是培育出一个组件及工具的生态,帮助大家减轻在公有云及私有云上运行应用的负担,换言之,使得大型分布式应用的构建和运维变得更加简单(当然,越简单的表面意味着越复杂的内部细节)。

整体架构图

下面逐步展开介绍各个组件

组件一览

Node: 硬件节点

Node是k8s中最小的计算硬件单元,它类似于传统集群中单台机器的概念,是对硬件物理资源的一层抽象,它可以是真实机房的物理机器,又或者是云平台上的ECS,甚至可以是边缘计算的一个终端。

无论如何,借助Node的抽象,我们可以把任何一台机器简单的看做是一组CPU和RAM资源的组合,从而达到解耦的效果

Cluster: 集群

对于大型系统,我们往往不会把关注点放在单个机器上,而是聚焦更大粒度的集群。

在k8s中,一般将集群看做一个整体,而不关心内部节点的状态,集群内部状态的调整将由k8s自动完成。

Persistent Volumes: 持久卷

考虑到集群内部的节点始终在发生调度和变动,所以所有节点内部的文件系统都是易失的,无法保证持久,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k8s引入了持久卷的概念,用于映射实际的物理储存节点(云盘或者是物理磁盘),它可以随时被挂载到任何的集群上去。

Container: 容器

容器是打包好的运行环境,这点无需再多赘述。值得一提的是k8s中的容器支持不仅仅包含了docker,还支持一些其他的容器标准

Pod

这是k8s区别于其他容器编排平台的一个显著特点:它不直接运行容器,而是运行一种称为Pod的高级结构,里面封装了一系列相关的容器,并共享相同的namespace和网络。

Pod也是k8s进行服务编排和缩扩容的基本单位,这意味着Pod里所有的容器都会被一并缩放(不管是否有必要),因此定制Pod时应该使它的体积尽可能小一些。

另外还有一个和Pod相关的概念,就是副本集(Replica Sets),它是指在扩容时产生的Pod的复制

我们可以把上面几个逻辑概念的关系用下图表示:

Deployment: 部署

deployment是用于管理pod的抽象层,它的定位类似于docker-compose。

k8s一个很巧妙的地方在于它把deployment层设计成“过程无关”的,你只需要声明你所期望的最终状态,k8s将会自动为你调度pod并保证它们满足你的预期。

Ingress: 入口

当我们将整个系统以及其精巧的内部结构搭建起来后,我们仍然需要一个通道,使得它能够真正地与外界沟通,这就是Ingress

HelloWorld

| |

了解一门技术最快的方法就是用它写一个Hello World,由于真实的k8s需要部署在较大规模的集群上,普通的开发PC显然不能达到这个需求,所以使用官方提供的本地实验环境工具minikube来做尝试

(以下实践均运行在OSX 10.11环境下)

准备

首先需要安装minikube + kubectl,因为minikube需要docker作为底层支持,所以你还需要先提前安装好docker,docker的安装就不多赘述了,这里说下如何在国内环境安装另外两个重要的组件:

  1. kubectl的安装:

    wget https://storage.googleapis.com/kubernetes-     release/release/v1.5.1/bin/darwin/amd64/kubectl    chmod +x kubectl    mv kubectl /usr/local/bin/kubectl复制代码
  2. minikube的安装:

    首先需要安装VirtualBox作为底层的driver,然后从命令行安装。这里用的是阿里云在国内的源,所以会比brew快很多

    curl -Lo minikube http://kubernetes.oss-cn-hangzhou.aliyuncs.com/minikube/releases/v0.30.0/minikube-darwin-amd64 && chmod +x minikube && sudo mv minikube /usr/local/bin/复制代码

安装完毕后可以启动k8s环境了,命令行运行minikube start,可以看到它会自动更新和下载一些组件(这个过程可能会持续几分钟)

启动完毕后运行minikube ssh进入minikube的虚拟机内部,执行docker ps查看所有的组件容器是否启动成功

如果没有问题退出登录,在外部执行minikube dashboard即可在浏览器启动控制台,到这里k8s的实验环境就已经搭建完毕了

部署应用

k8s环境启动后,就可以开始部署应用和服务了。首先我们需要一个可用的应用镜像,这里用我自己打包好的一个简单的Http Hello World服务镜像来做示范(镜像地址:registry.cn-qingdao.aliyuncs.com/gold-faas/gold-rest-demo:1.0

接下来第一步就是创建Deployment,它将负责创建和更新我们的应用实例,并且持续监控应用的状态。

使用kubectl来创建一个deployment:

kubectl run helloworld --image=registry.cn-qingdao.aliyuncs.com/gold-faas/gold-rest-demo:1.0 --port=8080复制代码

执行后master节点将会选择一个合适的node来部署该应用(minikube环境下只有一个node),创建完成后可以使用kubectl get deployment来查看该应用:

此时控制台中也可以看到相应的部署:

访问应用

应用部署好后,暂时还只能在内部访问,我们可以进入pod内部来做一个测试:

可以看到服务已经在正常运行了,如果想要在外部的终端访问,可以简单的使用kubectl proxy来创建一个当前终端到k8s cluster的代理,然后来访问我们的pod(可以先用kubectl get pod来查看pod名)

代理启动后在新终端通过restful api的方式就可以通过代理访问到内部pod所提供的服务,restful的url模式如下:

/api/v1/namespace/{namespace}/pods/{name}/proxy/{path:*} 复制代码

效果:

(这是k8s对外暴露的resftul api的一部分,是通过代码和网络手段控制k8s的重要手段,后面会再详细展开讲)

创建Service

上面使用proxy来访问内部容器的方法更多适合在debug等场景下使用,当我们需要对外提供可用的真实服务时,需要更加可靠的手段,那就是Service,可以暂时把它理解为一个集合了负载均衡、服务发现等功能的外部服务入口(后面再详细展开)。

如图,一个Service可以映射多个Pod,为了把多个Pod在逻辑上组合起来,k8s又引入了Label的概念,简单的说就是每个Pod上都可以打一个Label(标签),具有相同Label的Pod就成为一个逻辑分组。Service就是通过Label Selector的方式来关联多个Pod的,如下图:

现在我们来创建一个Service并将它暴露到外部,通常可以有LoadBalancerNodePort两种手段,不过minikube只支持后者,使用kubectl expose命令即可创建Service:

使用kubectl get service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创建的服务,其中kubernetes是k8s默认已经创建好的。可以看到,新创建的service把对应pod的8080端口暴露到了外部的32344端口,接下来通过这个端口就可以访问到hello world服务了:

这里的ip是minikube的docker-daemon的ip,可以通过minikube docker-env来查看:

我们可以查看一下service和pod的详情,来看看Label是否按照我们预期的被创建:

label是key=value的形式被创建的,如果想要自定义一些label,使用kubectl label命令即可:

在pod和service非常多的时候,可以用作一种过滤的手段,使用-l参数即可进行筛选,就像sql的where语句一样:

最后,如果想要删除一个service,只需要运行kubectl delete service [服务名]即可,当然服务删除后pod仍然存在并且会持续运行,只是对外的入口消失了而已。

小结

到这里,k8s的基础概念已经介绍的差不多了,也了解了如何在k8s上部署应用和服务,get了大概的运作流程。不过目前能看到的只是k8s基础能力的一部分,更多的实践以及背后的工作原理,将会在后面的文章中陆续介绍。

原文地址: http://marklux.cn/blog/104, 转载请注明出处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一个基于Asp.net MVC的博客类网站开源了!
查看>>
bootstrap(图标,导航)
查看>>
MySQL基础之 AUTO_INCREMENT
查看>>
keepalived高可用系列~通用基础
查看>>
Junit 并行执行测试
查看>>
课后作业和动手动脑(字符串)
查看>>
Robot Framework常用库简介
查看>>
软件开发工程师技术能力层次模型
查看>>
iOS端弱网测试
查看>>
网页瀑布流布局jQuery实现代码
查看>>
陶哲轩实分析 习题 12.5.8 :度量空间中有界闭集不一定是紧集
查看>>
[转]Debian 7 安装 Java JDK
查看>>
ASP.NET MVC 4 让数据库自动迁移
查看>>
GC算法 垃圾收集器
查看>>
jquery Tabs选项卡切换
查看>>
战略游戏题解
查看>>
Hibernate全套增删改查+分页
查看>>
zabbix server is not running the information displayed may not be current
查看>>
宇宙时光推论
查看>>
如何使用命令行cmd执行java程序
查看>>